工业行业机床深度:工业母机国产替代加速
发布时间: 2024-08-02 14:59:09作者: 开云最新版本下载
工件在加工中心经一次装夹能对两个以上的表明上进行多种工序的加工,并能实现自动换刀,从而大幅度的提升生产效率。
业内通常将高档数字控制机床定义为具有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网络通信等功能的数控机床根据科德数控招股说明书,科德数控定义高端机床为高精度、高复杂性、高效、高动态、重型数控机床。
加工中心按联动轴数分类,可分为三轴加工中心、四轴加工中心和五轴加工中心目前,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是加工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涡轮转子、大型柴油机曲轴等复杂曲面零件的唯一手段,具有无法替代性。
根据VDW数据,2021年全球金属加工机床产值达到了709亿欧元,同比增长20%,其中,全球金属切削机床产值为501亿欧元,金属成形机床产值为207亿欧元,约为70%与30%,且近几年该占比稳定。
机床的下游应用广泛,涵盖各类制造业,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模具制造、工程机械、3C电子、电力设备、船舶、军工等。
金属切削机床下游产业包括汽车、机械、军工和其他,汽车行业为最大的下游应用,2020年汽车占比达45%。
汽车行业需要大批量生产高精度复杂工件,比如制动系统、动力系统等不能离开精密机床的加工新能源汽车使“电机、电池、电控”成为机床新的应用场景,机床厂纷纷为“三电”布局:创世纪推出动柱式龙门系列服务于新能源细分市场,目前三款机型已量产;海天精工推出的HPC1000卧式加工中心、BEL/BFL高速龙门加工中心、CFV1000Lite立式加工中心、CHM550立式加工中心分别适用于前后副车架、电池底盘、电池与电控管理、电池底盘边梁与防撞梁的加工。
3C电子中的金属结构件(如不锈钢、钛、铝合金等)和非金属结构件都需要采用数字控制机床进行精密加工,此类结构件约占电子科技类产品成本的5-10%钻攻机常用于3C电子结构件的加工,其本质为针对钻孔攻等场景优化的小型立式加工中心。
航空航天领域的机身结构件、发动机关键结构件、起落架等,大量采用钛合金、高强度耐热合金钢、工程陶瓷等难加工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
其中,机床主体是数字控制机床的“骨架”,成本占比约50%;数控系统是数字控制机床的“大脑”,成本占比约30%;传动系统作为数字控制机床的“四肢”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成本占比约20%。
基础支撑部件用于安装与支撑其他部件和工件,承受其重量和切削力,机床床身需要具备静刚度高、动刚度好、导受力合理、耐磨性良好、温度分布合理、精度稳定性高等特点;立柱用于支撑主轴箱,立柱需要具备足够的构件强度、良好的抗震性和抗热变形性助装置是包括气动或液压装置、排屑装置、冷却系统、润滑系统、防护装置、照明等的配套装置。
控制系统运用逻辑电路或系统软件,对从内部存储器中读取出或从输入装置接收到的一段或几段数控加工程序进行一系列的编译、运算和逻辑处理,生成刀具运动迹,包括刀具运动迹对应的进给速度、进给方向和进给位移量等基本运动参数,将指令信号给到伺服系统,指导机床各部分按照程序所规定的指令进行有序动作。
驱动电路的作用是将信号进行整形、波、放大从而驱动执行元件带动工作台;执行元件的作用是将控制信号转化为机械位移,常用的执行元件有交流伺服电动机、直流脉宽调速电动机和液压马达等。
由于数字控制机床的机械结构参数要与总系统的电气参数相匹配,所以不仅要求其物理运动系统的结构紧密相连、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刚度大,还要求其在传动过程中摩擦小、间隙小、惯量小等。
主轴箱是一个复杂的传动部件,包括主轴组件、换向机构、传动机构、制动装置、操纵机构等,其最大的作用是支承主轴并使其旋转,实现主轴启动、制动、变速和换向等功能。
“大”体现在我国机床产值全球领先,2021年,我们国家金属切削机床产值全球市场占有率28.15%,约等于二三名日本、德国之和。
精度方面,国际领先水平的超精密机床具有小于1μm的定位精度,相比之下,我国用于精密加工的机器的加工精度可达2-5μm机床寿命方面,保养得当的情况下,国内机床平均寿命约10年,而国外高端机床寿命一般可以达到15年为了恢复机床的精度和使用性能,就必须对机床进行大修理,多次修理将提升公司运营成本高端机床智能化水平方面,国外开发的新机床已实现机床智能化,可支持多单元联网,具有如加工参数智能设置、工艺流程安全监控等功能。
国产机床与进口机床差距就是在所有的环节中逐渐拉大的,唯有做到精细管理、精益制造才能逐步缩小国产机床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分层是指机床因精度、可靠性、效率等差异导致同规格机床价格差距非常大,不一样的品牌价格差距可超过10倍,以常见的850立加为例,其价格范围覆盖18-150万/台,每个品牌都在所属价格段竞争,跨价格段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一方面机床品类众多,一个企业很难擅长多个品类;一方面机床组装依赖人工,规模扩张比较难。
据MIR数据,2021年中国五轴加工中心销量为5644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尚未披露2021年国产五轴加工中心销售量,根据科德数控招股说明书,2019年国产五轴加工中心销售量为780台,假设其以每年10%的增速增长,则2021年国产五轴加工中心销售量约为944台,对应五轴机床国产化率约为17%德玛吉官网发布,为满足中国市场需要,投资7,500万欧元在平湖建设全新工厂,新工厂主要生产五轴加工中心机床,计划于2023年春季投产。
2021年我国进口卧式加工中心2094台,进口均价约为240万元;进口龙门加工中心719台,进口均价约256万元德玛吉森精机、山崎马扎克等德日品牌,凭借技术、质量、品牌以及先发优势占据我国高端卧式、龙门加工中心市场主要份额,我国卧式、龙门加工中心存在大贸易逆差,且进口均价远高于出口均价。
立式加工中心相较于卧式加工中心和龙门加工中心而言,制造难度较小且应用场景更丰富根据MIR数据,2021年国内立式加工中心销量为52795台,远高于卧式加工中心15973台。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5720家,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企业数为833家,占比14.6%。
从2020年我们国家金属切削机床各地区产量分布可知,浙江、广东、江苏、山东肩负了绝大多数金属切削机床的生产工作,其产量分别为11.04万台、5.48万台、5.37万台、4.93台,能够正常的看到除广东外,其他三省皆为产业集群所在省,机床产量较大且各有特色。
2021年,除科德数控外,国内机床上市公司毛利率普遍在25-30%,科德数控专注于难度最高的五轴加工中心且实现了85%的零部件自供,毛利率约43.15%。
数控系统、传动系统对数字控制机床加工能力有直接影响,且成本占比较高,数控系统成本占比30%,传动系统成本占比20%。
好的直线导需具有刚度强、承受载荷能力大、稳定性高等优良特点,目前国内产品主要借鉴的是国外的技术经验,在综合性能方面目前还无法赶超国外。
中国中科伊贝格在2009年推出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联动双摆铣头,目前供货量还不大,市场依然以海外平台为主。
数控系统、主轴、、导等关键零部件成本占比近50%,国内机床厂依赖进口上游核心零部件公司毛利率偏高,影响整机厂利润率。
建国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快速建立了以国有“十八罗汉”为主导的机床工业体系此后,非公有制企业在效率、精度等方面不断向上突破,海天精工、纽威数控等从特定需求出发,攻克机床技术难题,进而打开通用市场;北京精雕加工精度达到2μm级,可满足绝大多数场景;科德数控率先突破高端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且自制85%以上的关键功能部件,实现了自主可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机床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机床工业的中坚力量也从建国初期的国有“十八罗汉”发展到现在非公有制企业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设备,仿制英美和前苏联的机床1955年,沈阳第一机床厂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到1957年底,我国机床年产量达2.8万台,满足当时工业需要的80%以上。
1999年底,我国共有机床工具企业611家,其中国营经济的有344家,其他(中外合资、股份制等)267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机床工业。
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金属切削机床企业为739家,其中,国有(含集体)控股、私人控股和外资(含港澳台)控股的公司数分别为71家、533家和105家,占比分别为9.6%、72.1%、14.2%;上述三类企业拥有资产占比分别为38.3%、48.8%、10.4%;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8.4%、68.7%、10.8%;实现利润的占比分别为-12%、97%、13.4%。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严防严控快速脱离疫情影响,而海外国家受疫情影响相对较严重另外,疫情使国外企业远距离运输、调试受一定的影响,给长期投入机床技术开拓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大放异彩的机会。
2020年以来,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持续高景气,且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产业,催生了新的需求,海外机床品牌丧失经验优势与国产机床在同一个起跑线,国内机床公司凭借本土服务优势等快速响应,实现进口替代。
收入端,2019年以来,国内以海天精工、纽威数控为代表的的民营机床厂收入增速显著且持续高于加工中心进口增速,加工中心作为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的代表,表明我国民营机床厂已经在高端市场稳脚跟,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2011年中国机床企业前十名均为国有企业,而2021年中国机床上市公司前十名仅有沈阳机床为国有控股,其余企业均为民营控股通过进一步探索国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剖析国外顶尖机床厂商的成功经验,能更加进一步揭开机床行业发展规律的面纱,非公有制企业从而能够制定有效的发展的策略,巩固自身地位。
构筑“百年企业”,兼顾传承与创新历史沉淀使上述企业拥有了完善的工业数据库及研发体系。
作为一个综合制造业强国,美国的机床下游企业包括大型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姆勒)、航空航天公司(波音、洛克希德)、模具制造业等一系列制造业企业,其中2021年仅福特汽车就在北美市场销售超200万辆,强大的下游需求推动美国机床行业向电子化、高速化、精密化发展。
在德国,机床与汽车一直都是相相成,蒸蒸日上的汽车行业带动机床行业一直更新变革,高端机床的推出也提高了汽车制造质量与效率。
瑞士机床功能聚焦,企业对客户的真实需求认识深刻,由此不断迭代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良服务。
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M)年度报告,公司规模与人均产量的关联度较低,2020年,51-100员工规模的机床公司人均产量最高而且,高端机床组装依赖“老师傅”,更注重传承性。
以瑞士、德国、奥地利为例,国家实行“双元制”的教育体系,其为各国机床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种体制下,技术工人的职业选择是出于趣并非被学术教育淘汰,因此不存在人才严重流失的现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时,中国机床工具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占比不足20%截止2015年,中国机床非公有制企业数为4623家,占比81.7%,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质量可可点,2021年,创世纪、秦川机床、北京精雕、海天精工的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年度销售额进入国内TOP10,分别位列第第第第六。
我国大型机床非公有制企业的成功多是针对特定加工需求定向突破,待技术成熟后,再进军其他领域龙门加工中心一直是海天精工优势产品,2011年海天精工龙门加工中心收入占比73.73%,2021年虽有下降但仍超过二分之一(51%)。
科德数控在代表复杂精密零件制造能力的五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领域已经实现批量销售,且精度不输国外品牌竞品——在表征精度、效率等加工能力的关键指标上,科德数控产品各项指标与默、米克朗、德玛吉、大隈相关这类的产品的指标基本持平,能够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科德数控拥有有效国际、国内授权专利172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76项,国际发明专利6项,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9项。
民营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体现在科研经费投入、与重点高校合作、参与科研项目、推出新技术等多个方面。
我国高端机床严重依赖进口,且《瓦森纳协定》下我国高端机床进口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根据草根调研,目前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对高端数字控制机床需求比较大的领域,几乎均为外国机床品牌,我国在高端数字控制机床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
《瓦森纳协定》又称瓦森纳安排机制,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协定》《瓦森纳协定》对机床的出口限制体现在精度,并未针对联动轴数做限制。
五轴加工中心方面,日本几乎不向中国出口五轴数控系统;超高精度机床方面,我国也被技术封锁上述精度足以覆盖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但是对于涉及激核聚变系统和天体望远镜的大型抛物面镜加工、航空航天用大型复杂曲面零件、大规模高精度电路基片加工、高密度硬磁盘涂层表面加工等要求超精密加工的场景而言还远远不够。
比如德国、日本的汽车产业成就了其机床的通用性和效率,瑞士的钟表产业孕育了一批超高精度的机床公司,意大利的航空航天产业造就了全球领先的大型、重型机床。
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占比59%,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全球占比51%,我国新能源产业领先全球“十四五”时期,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
高端数字控制机床主要使用在于航空航天、铁路、器、模具、电子、能源、船舶、汽车等重点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景气度较高,对高端数字控制机床需求量大、存量市场规模巨大、市场增长可期,且因为《瓦森纳协定》高端数字控制机床进口受限,亟需国产化。
新能源汽车等高景气需求带动叠加军工等关键领域设备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国产中高端机床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我国金切机床数控化率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渐提升,2021年已达到45%,但是距离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
企业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高速收回成本,同时数字控制机床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等重大亟待突破的领域起到关键性作用。
近年我国制造业人员平均薪资逐年上升,2021年达到9.25万元,同比增长12%;且制造业从业人员已经连续7年下滑,2020年相较于2013年高点已下滑27.62%。
数字控制机床虽然价格高于普通机床,但是其工人需求少、生产效率高据《数字控制机床与普通机床性能比较分析》可知,普通机床与数字控制机床加工效率约为1:2,则加工相同工件数控机床所需工人数量仅为普通机床的1/10,考虑到普通机床操作工成本更高,数控机床人工成本更有优势。
复盘海外知名机床公司成功的共性:强势制造业需求反哺、近百年匠心投入的传承、求精而不求大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占比59%,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全球占比51%,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产业持续拉动国内高端机床需求,且新能源产业对机床加工效率、服务响应速度要求比较高,从而为国内优秀机床公司的持续涌现提供土壤。
我国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产业持续拉动国内高端机床需求,且新能源产业对机床加工效率、服务响应速度要求比较高,从而为国内优秀机床公司的持续涌现提供土壤,带动高端机床国产替代加速。
可比公司2023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2.97倍,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龙门、卧加有一定竞争优势,成长前景可期,我们给予公司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38.0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高景气产业带动我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反哺国内高端机床,且新能源产业对机床加工效率、服务响应速度要求比较高,从而为国内优秀机床公司的持续涌现提供土壤,带动高端机床国产替代加速。
可比公司23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3.42倍,考虑到公司产品口碑良好、产能优势及海外渠道优势,成长前景可期,我们给予公司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30.5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五轴加工中心代表了机床加工的顶配水平,我国五轴加工中心国产化率约17%,且五轴加工中心是加工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复杂曲面零件的唯一手段,具有无法替代性,对国家战略安全举足轻重,在此背景下五轴加工中心进口替代空间较大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6/1.28/1.83亿元,同比增速18%/48%/43%。
创世纪国内钻攻机出货量连续多年第一,向通用业务延伸突破立式加工中心,2021年出货量超过1万台,国内第一;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产品线,通用钻攻机、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等通用系列新产品有望持续贡献增量可比公司23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2.70倍,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产品兼具“高品质、超高的性价比”,钻攻机及立式加工中心市占率第一,但是下游占比较高的3C景气度有一定不确定性,我们给予公司23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11.82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下游高景气+场景拓展+进口替代,国产五轴加工中心迎来发展黄金期,自主可控未来可期。
可比公司2023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5.01倍,公司数字控制机床业务专注于高端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景气度高且可通过进口替代实现自主可控,我们给予公司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18.11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可比公司2023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2.97倍,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龙门、卧加有一定竞争优势,成长前景可期,我们给予公司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38.0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技术团队从业经历丰富,均为机床行业核心技术骨干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同比+67.28%,归母净利润3.71亿,同比+168.46%,当前拥有宁波大港、宁波堰山、大连海天精工三大制造基地,是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
2015年以来,金切机床重点公司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加工中心进口额增速,我国高端机床进口替代趋势初显,海天精工在2021Q3以来行业下行周期合同负债逆势实现环比增长,有望引领进口替代海天金属作为全球具备大吨位压机制造能力的四家公司之一,有望与海天精工协同开拓汽车大客户。
公司背靠海天集团,借助海天国际客户资源,得以快速地发展,于2016年在上海主板上市。
海天金属是全球具备大吨位压机制造能力的四家公司之一,且与海天精工同属于海天集团,有望协同销售因一体化压工件较大,而大工件需要由龙门加工中心来加工,因此带来了对龙门加工中心的大量需求,而龙门加工中心是海天精工优势产品,同作为海天集团下属公司,两家公司有望协同销售,共同开发客户。
公司总经理王焕卫2005年加入公司,在加入公司前已有20年机床行业从业经历,且在大连机床集团任副总裁;公司总工程师刘西在2002年企业成立时加入,此前有19年机床行业从业经验,历任武汉数控研究所所长、副总经理;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开发一部部长、开发二部部长、开发三部部长在加入公司前均有国内重要机床企业核心技术团队任职经历。
2021年,龙门、卧加收入占比67.31%,均价较高,接近150万,且毛利率超过30%,龙门加工中心毛利率30.03%,卧式加工中心毛利率36.12%。
2011年海天精工龙门加工中心收入占比73.73%,2021年虽有下降但仍超过二分之一(51%)2005年公司首台龙门加工中心“HTM-3216G”研制成功;2021年公司龙门加工中心出货量为937台。
且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等原因,立加毛利率从2019年1.49%提升至2021年12.25%。
公司产品口碑良好,龙门加工中心作为优势产品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产品线丰富且下游分散,毛利率较为稳定净利率方面,随公司成长,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期间费用率下降,净利率稳步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16.47%,已达行业较高水平。
海天精工在数字控制机床研发领域已有二十年的积累,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景气,公司从需求出发开发专用机型,其产品质量、精度和稳定能力等方面国内领先。
2020年以来,海天精工收入增速领先行业,且从合同负债来看,2021年Q4以来,金属切削机床行业进入下行周期,2022年上半年,机床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中,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17.3%,在手订单同比下降3.1%。
公司拥有宁波大港、宁波堰山、大连海天三个制造基地,共计34.9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加工装配厂房有望逐步提升产能。
一体化压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轻量化、降本、提高生产效率新势力车企中蔚小理、高合、小米均已开始布局一体化压,传统车企中大众、沃尔沃、奔驰等也宣布会引入一体化压技术一体化压成型后,工件仍需通过金属切削机床进行去毛边、毛刺、注液口清理等后续工艺。
一体化压所需大吨位压机因其制造难度较高,目前全世界内有能力制造大吨位压机的公司仅有4家,分别为力劲科技、布勒、海天金属和伊之密。
我们预计2022-2024年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的收入同比增速为20%、30%、25%,其中2023年板块营收增速较2022年提升,主要系2022年疫情等因素对行业需求端造成一定扰动,我们大家都认为2023年疫情影响有望减弱且高景气赛道驱动收入高增,2024年在高基数基础上增速有所回落;板块毛利率分别是32%、32%、32%,其中2022年板块毛利率较2021年略有提升主要考虑到龙门需求高景气及公司竞争优势,驱动盈利能力提升,未来公司产能利用率饱和,且成本端波动较小,毛利率有望维持稳定。
我们预计2022-2024年数控卧式加工中心的收入同比增速为10%、20%、20%,其中2023年板块营收增速较2022年提升,主要系2022年疫情等因素对行业需求端造成一定扰动,我们大家都认为2023年疫情影响有望减弱有望驱动收入高增,2024年增速有望维持;板块毛利率分别是38%、38%、38%,其中2022年板块毛利率较2021年略有提升主要考虑到卧加竞争格局较好且公司产品具备竞争优势,驱动盈利能力提升,未来公司产能利用率饱和,且成本端波动较小,毛利率有望维持稳定。
我们预计2022-2024年数控立式加工中心的收入同比增速为30%、25%、25%;板块毛利率分别是13%、15%、15%,其中2022/2023年板块毛利率同比略有提升主要考虑到收入提升后带来的规模效应,驱动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毛利率同比维持因考虑到立式加工中心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较差,毛利率持续提升空间有限。
可比公司2023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2.97倍,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龙门、卧加有一定竞争优势,成长前景可期,我们给予公司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38.0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可比公司23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3.42倍,考虑到公司产品口碑良好、产能优势及海外渠道优势,成长前景可期,我们给予公司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30.5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3亿元,同比+47.06%;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62.06%。
项目规划新增数字控制机床产能2,000台/年,包括大型加工中心、立式数字控制机床、卧式数字控制机床募投项目投产解决公司产能瓶颈,提升交付能力。
与行业常见的根据结构划分加工中心类别的方法不一样,公司依据产品规格、行程及主轴方向对产品类型进行了划分,最重要的包含大型加工中心、立式数字控制机床、卧式数字控制机床等基本的产品种类,其中,规格及行程较大产品为大型加工中心,规格及行程比较小产品为立式、卧式数字控制机床,立式、卧式数字控制机床中主轴方向垂直的为立式数字控制机床,主轴方向水平的为卧式数字控制机床。
项目规划年新增2,000台数字控制机床产能,包括大型加工中心、立式数字控制机床、卧式数控机床产品募投项目投产解决公司产能瓶颈,提升交付能力。
2018年度至2020年度公司收入复合增长率为9.67%因此,伴随公司业务订单持续增长的良好预期,公司厂房面积不足导致的产能瓶颈问题日渐突出,并制约了公司的业务开拓。
公司上市募投项目新建三期中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生产基地项目已经逐步投产公司三期募投项目进展顺利,依据公司公告,2022年7月已正式投产,公司预计2022年年底可达到设计产能的50%,明年达到75%,后年可满产。
2022年三季报,公司合同负债3.41亿元,环比增加0.35亿元,表示公司三季度新接订单较好,在手订单充裕,未来成长可期。
公司2021年产能利用率满产,假设公司产能线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3%/87%/87%。
可比公司23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3.42倍,考虑到公司产品口碑良好、产能优势及海外渠道优势,成长前景可期,我们给予公司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30.5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数控系统是机床的“大脑”,科德数控自制数控系统随五轴加工中心已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产业体系正反助力公司迭代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有望对外单独销售,打开成长空间。
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82.22%来自五轴机床,销售五轴机床95台,下游客户主要为军用(航空航天与船核电),2020年军工贡献收入占比52%,民用领域公司也有诸多渗透。
除导外,其余核心零部件(包括数控系统、部分传器、电主轴、转台、铣头等)均为公司自行开发。
科德数控聚焦高端五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作为高精度空间复杂曲面加工的唯一方式,其细分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较好,国产化率约17%,2021年科德数控毛利率超过43%科德数控自制数控系统,打破了高端数控系统被海外“卡脖子”的局面高端数控系统市场基本由海外公司垄断,随公司数控系统性能提升,有望单独对外销售。
目前高端数控系统市场基本由海外公司垄断,主要厂商有发那科(日)、三菱(日)、西门子(德)、海德汉(德)等,我国机床公司主要采购以上公司的数控系统科德数控自制数控系统,且聚焦高端五轴,打破了被“卡脖子”的局面,对国家战略安全有重要意义。
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制造市场空间广阔,五轴机床需求量增大看好未来随公司产能稳步提升带来的收入弹性。
2022年4月以来,公司股票价格与科创50指数相关性较强,2022年9月以来,在工业母机自主可控强预期下,公司股票价格持续获得超额收益,跑赢科创50指数。
2021年,科德数控被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实现营业收入2.54亿元,同比+28.28%;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108.57%。
公司聚焦五轴加工中心,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82.22%来自五轴机床,销售五轴机床95台区别于国内大部分机床企业外购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模式,公司坚持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核心零部件自制率约85%五轴机床精密、操作复杂,其加工能力的发挥有赖于售前售后服务,而科德数控具有完整的售前售后服务,售前技术上的支持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售后服务则提高用户长久的使用体验,在疫情影响下,科德数控相对于国际同行具有响应速度较快的优势,推动进口替代。
当前公司已形成成熟的机型布局,基础研发工作基本完成,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0.76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30.59%,该科研投入将用于数控系统研发、关键功能部件迭代升级、新机型推出公司研发团队可靠,团队由总经理陈虎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带领,研究人员涵盖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装备、检测等各领域人员。
据MIR数据,2021年中国五轴加工中心销量为5644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尚未披露2021年国产五轴加工中心销售量,根据科德数控招股说明书,2019年国产五轴加工中心销售量为780台,假设其以每年10%的增速增长,则2021年国产五轴加工中心销售量约为944台,对应五轴机床国产化率约为17%目前,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是加工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涡轮转子、大型柴油机曲轴等复杂曲面零件的唯一手段,具有无法替代性,对国家战略安全举足轻重,在此背景下五轴加工中心进口替代空间大。
数控系统是数字控制机床的控制中心,是机床的“大脑”,对机床的整体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高端数控系统市场几乎由西门子、海德汉、发那科、三菱四家海外公司垄断,而科德数控突破了代表高端的五轴数控系统,且精度不输国外品牌竞品——在表征精度、效率等加工能力的关键指标上,科德数控产品各项指标与默、米克朗、德玛吉、大隈相关这类的产品的指标基本持平,能够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数控系统的完善迭代依赖产业应用端反,公司五轴机床已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客户的真实需求-研发-客户反-改进”的迭代下,公司数控系统性能、易用性等方面有望持续优化。
2022年前十个月,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0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这些领域目前正处于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五轴加工中心需求旺盛。
公司产品涵盖钻攻机、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系列精密加工设施,其中钻攻机大多数都用在3C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加工领域,加工中心等通用系列新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类制造业。
性能方面,公司产品质量基本与海外竞品相当,甚至部分性能超过海外品牌,但价格却低于海外品牌30%左右未来,公司通过横向拓品类、打高端、扩产能,通用业务有望持续驱动公司成长。
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分层、分散,分层是指机床因精度、可靠性、效率等差异导致同规格机床价格差距非常大,每个品牌都在所属价格段竞争,跨价格段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分散指国内金属切削机床市场集中度低,2020年,中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市场收入CR10仅30%公司优势产品是钻攻机、立式加工中心,2021年出货量均超过1万台,未来随公司横向拓展产品品类,打造更多优势产品,有望驱动公司持续成长。
公司3C钻攻机业务直接与海外龙头竞争,通过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通用业务中立式加工中心出货量占比较高,且立式加工中心细分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激烈,公司通过品牌、性价比等优势快速提升出货量。
2020年7月,公司由“劲胜智能”更名为“创世纪”,通过持续整合与剥离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业务,数字控制机床等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成为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此后公司股票价格迎来上涨。
剔除受亏损的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业务影响的2017-2020年,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除专注于五轴加工中心的科德数控外,各家公司毛利率较为接近,2021年公司毛利率30.03%,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26.38%,相较于2021年全年毛利率有所下滑,因毛利率较高的3C业务下滑。
2014年,公司推出第一代立式加工中心,2018年,公司出于业务多元化、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考虑,加大通用机床业务发展力度。
公司通用系列主打产品为立式加工中心,根据MIR数据,2021年国内立式加工中心销量约5.28万台,公司出货量超过10000台,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通用领域下业分布广泛,包括汽车、机械、模具、航空航天、道交通、医疗器械等随公司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推向市场,有望持续驱动通用业务增长。
公司通用机型业务发展良好,为逐步扩大通用机型业务规模、提高业务发展质量,拟总投资18亿元,在浙江省湖州市建设生产基地,计划于两年内完成厂房建设该生产基地拟在未来3-5年内(建设期2年,产能爬坡期2年)逐步新增产能8,400台/年,巩固公司在产品交付方面的竞争优势,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2023年消费电子换代周期驱动,3C系列在低基数背景下有望高增,预计增速30%,通用业务景气度提升叠加公司品类拓展,预计通用业务销量增速50%,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机床销量增速40%。
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产品兼具“高品质、超高的性价比”,钻攻机及立式加工中心市占率第一,但是下游占比较高的3C景气度有一定不确定性,我们给予公司23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11.82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控股子公司埃弗米掌握五轴核心技术,拥有优质客户资源,在手订单充足,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2021年公司控股埃弗米,持股票比例51%,完成并表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数字控制机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5.99%,主要系控股子公司埃弗米并表所致。
2022年上半年,公司五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签单量67台,出货量47台,保持迅速增加未来,随着五轴需求高景气、公司产品竞争力提升,埃弗米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公司数字控制机床业务目前以控股子公司埃弗米为主,埃弗米自成立以来持续多年投入五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及核心功能部件的自主研发,在高刚性主轴、GTRT齿轮驱动转台、齿轮传动双摆头、动力刀塔等核心部件均已实现自主可控,其所研发的产品在精度、稳定性、效率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产品经过多年来的客户应用已取得广泛认可,从市场空间、自主可控、客户认可等多方面构筑了自身的综合核心竞争力。
埃弗米掌握了主打产品五轴联动机床的核心技术,旨在打造可替代进口产品的国产高端品牌。
五轴加工中心制造难度大且具有无法替代性,因此五轴加工中心利润率较好,以科德数控为例,2021年其五轴加工中心毛利率达43.62%。
据MIR数据,2021年中国五轴加工中心销量为5644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尚未披露2021年国产五轴加工中心销售量,根据科德数控招股说明书,2019年国产五轴加工中心销售量为780台,假设其以每年10%的增速增长,则2021年国产五轴加工中心销售量约为944台,对应五轴机床国产化率约为17%目前,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是加工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涡轮转子、大型柴油机曲轴等复杂曲面零件的唯一手段,具有无法替代性,对国家战略安全举足轻重,在此背景下五轴加工中心进口替代空间大。
拓斯达拟在东莞市大岭山镇投资建设智能设备及注塑和CNC机床设备增资扩产项目,用于提升公司智能设备、注塑机、数字控制机床产能。
2021年,埃弗米数字控制机床签单量232台,出货量210台;其中五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签单量超100台,出货量64台,较2020年同期增长68.42%截至2022年6月30日,埃弗米在手订单超过1.5亿元。
我们预计板块毛利率分别是15%、16.5%、17%,其中2022年毛利率同比下降因外部扰动等原因影响业务进展,2023/2024年板块毛利率同比略有提升主要考虑到未来外部扰动等影响消退,盈利能力回升。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工业机器人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8%、20%、15%,2020年因外部扰动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高增,高基数下2021年工业机器人板块收入下滑42%,2022年恢复平稳预计机器人收入增长8%,2023年板块收入增速较2022年回升,主要系2023年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带动;我们预计2022-2024年板块毛利率分别是32%/32%/32%,2020-2021年外部扰动对公司毛利率形成冲击,未来公司毛利率有望维持稳定。
我们预计2022-2024年注塑机的收入同比增速为-26%、15%、15%,2022年外部扰动影响下游客户投资信心,行业下滑较大,预计公司收入下滑26%,2023/2024年制造业景气复苏,注塑机作为典型顺周期品种,有望受益,可维持15%的增速。
板块毛利率分别27.4%、29%、30%,毛利率逐年提升因埃弗米2021年毛利率约为31%,随着埃弗米机床收入占比提升带动数字控制机床业务毛利率提升。
可比公司2023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5.01倍,公司数字控制机床业务专注于高端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景气度高且可通过进口替代实现自主可控,我们给予公司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18.11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本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买卖任何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资决策建议,且在任何一个时间里均不构成对任何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号中的信息和意见做评估,依据自己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本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
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号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对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依据或使用本号所载资料造成的任何后果,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