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母机 行业周期拐点将至谁将脱颖而出
发布时间: 2024-08-02 14:59:50作者: 开云最新版本下载
9月以来,机床、芯片、新材料相关的6只包含“卡脖子”技术的硬科技ETF相继快速获批发行,其中深交所首批工业母机ETF(159667)于10月26日正式上市,半日成交额达9亿元,工业母机概念再次火爆。作为现代工业的心脏,工业母机的发展决定了未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上限。在此环节,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如何,该产业链有哪些具有潜力的公司需要我们来关注呢?
工业母机也叫机床,指通过切削、锻造、焊接、冲压等加工方式制造机器的机器,是所有机械设备和制造业的源头。由于其精度、效率等指标与所制造的机器质量和劳动效率高度相关,在生产中所担负的工作量约占制造机器总工作量的40-60%,因此机床行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国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产品分布来看,机床主要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主,指用道具切削的方式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械零件的机器,在机床市场占比为53%。金属成型机床、特种加工机床以及其他机床分别占比29%、17%和2%。
从操作方式来看,机床可分为传统机床以及数字控制机床。数字控制机床指的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机床。与传统机床相比,数字控制机床具有高柔性、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高生产率等优点,是机械技术与数控智能化的完美结合,也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母机的上游零部件最重要的包含数控系统、核心零部件、功能部件以及电子元件。其中,精密件、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市场结构稳定,价格波动不大,钣焊件和铸件市场之间的竞争充分,价格波动大多数来源于生铁、钢材等原材料成本的推动。
我国功能部件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电主轴、滚珠丝杠、数控刀架、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等虽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受到技术限制,仅能满足中低档数字控制机床的配套需要,国产中高档数字控制机床采用的功能部件仍严重依赖进口。
从下游数字控制机床应用领域来看,汽车、航空航天需求比较旺盛,分别占比40%、17%;模具和工程机械行业占比分别为13%、10%,别的行业占比达10%。
整体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母机消费国,2021年全球市场占比32%,市场规模达2687亿元,同比增长8.65%。然而,该市场大而不强,高端技术仍主要依赖于进口,部分技术仍遭遇“卡脖子”危机,国产替代仍有较大空间。
从技术复杂度来看,机床可分为低端、中端以及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目前国内生产的机床总量很大,但集中于中低端产品,高端机床生产仍有很大的差距,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年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仅6%,直到2021年仍不足10%。
金属切削机床长久以来都是业内基本的产品,其产量变化大致反映了国内机床的发展路径。1998-2011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呈现上升趋势,CAGR为16.7%。2011年产量爬至顶峰,达到88.68万台,同比增长27.18%,并在随后的三年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一般而言,机床的产品寿命为10年,根据十年左右的周期更新趋势,2021年将是机床行业十年周期的拐点,从2021年开始将进入更新换代的起点。2021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60.20万台,同比增长达34.98%,涨幅较大但距离2011年的顶峰还有一定距离与增长空间,这进一步佐证了行业周期上行的观点。
然而,由于2022年疫情的影响,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产业产能下降,市场活动与客户服务难以进行,导致2022年1-9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仅34.23万台,同比下降9.92%。其中2022年Q3金属切削机床各月同比分别为-14.8%/-13.5%/-12%,金属成形机床各月同比分别为-20%/-19%/-19%,同比降幅收窄,但仍处于下行阶段。
据日本工作机械工业会统计,2022年Q3各月,来自中国大陆的订单额分别为280/298/327亿日元,同比分别为-7.7%/+24.9%/+26.3%。截至2022年9月,来自中国大陆的订单额累计同比小幅增3%。在整体市场受到抑制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对日本机床订单不减,反映出国内市场对中高端机床需求持续旺盛。
疫情的波动导致工业母机制造厂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2021年是整个行业的上行拐点,多家公司业绩表现良好,但2022年以来这一些企业都尽显发展疲态。在此之中,高端产品企业依旧能够有突出表现,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呢?
目前国内数字控制机床市占率前三为创世纪(300083.SZ)、秦川机床(000837.SZ)与海天精工(601882.SH),2020年分别占比23.81%、13.47%和12.62%,本文也将聚焦于这三家公司做进一步的比较与分析。
创世纪是行业内覆盖业务最广的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整套机加工解决方案。公司目前以钻攻中心和立式加工为优势产品,产品涵括五轴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V系列)、龙门加工中心系列、卧式加工中心系列、数控车床系列、高速钻铣攻牙加工中心、3C系列别的产品,基本的产品面向新能源领域、汽车领域、通用领域以及3C供应链的核心部件加工。
秦川机床是中国精密数控机床与复杂工具研发制造基地,基本的产品包括通用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五轴数控中心,龙门式车铣镗复合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等,主机业务主要面向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主要领域。
海天精工自成立之初产品就定位于高端数控机床,主要产品有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数控卧式加工中心、数控卧式车床、数控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落地镗铣加工中心、数控立式车床,是技术最为成熟的企业,主要竞争对手来自台湾、韩国、日本的成熟机床厂家,服务的客户主要是航空航天、高铁、汽车零部件、模具等领域,其中有关航空航天领域的产品营收占比达20%。
从公司面对的客户群体我们可以发现,海天精工的产品附加值最高,技术要求最大,是国内高端数字控制机床进口替代的主力军。2021年由于整个机床行业都呈现上升态势,三家公司的营收与利润都呈现不同幅度的上涨。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行业发展受到限制后,各公司的表现却大有不同。
2022年上半年,受到地缘政治以及疫情形势加剧的影响,秦川机床的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达到21.39亿元,同比下降28.43%,其中机床类产品营收达到11.13亿元,同比下降15.95%。虽然这样的下降趋势在三季度有所放缓,但该时间段公司营收仍有11.33%的同比下降。创世纪在上半年营收维稳,实现营收25.56亿元。然而,公司营收在三季度却剧烈下滑,仅达到13.24亿元,同比下滑25.39%。
相对而言,海天精工的业绩表现就相对稳健,尤其是在三季度市场行情不佳的背景下,仍能实现逆势增长,其中上半年实现营收15.15亿元,同比上涨19.47%;三季度实现营收8.51亿元,同比上涨14.96%。从企业归母净利润的角度进行分析,三家公司的业绩表现也是类似的趋势,本文就不再进行赘述。
在行业受限的背景下,创世纪与秦川机床纷纷业绩下滑,海天精工为什么还能做到逆势上涨呢?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技术优势以及下游客户不同。
海天精工的主营产品是龙门、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其中龙门加工中心占据营收超过50%,国内市占率第一,达到30%,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工程机械等加工精度和质量高要求的下业。立式加工营收占比达到25%左右,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模具。卧式加工中心定制化程度较高,设备生产及安装难度较大,产能提升有限,2021年前都是2亿左右,2021年由于整个行业比较景气,营收达到4.39亿。所以整体来看,海天精工主要面向机床高端产品,尤其是龙门加工中心具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目前日本大隈是世界最大的龙门加工中心生产商,通过比较,海天精工的产品GLU与日本大隈的MCR-AF的差距已经非常小,机床性能指标已经基本相当。综合来看,公司三季度营收还能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公司的技术优势,航空航天领域高端机床的需求仍保持高位。另外,截至2022年10月机床进口额持续下降,出口额增加,因此国产替代空间还很大,这促使海天精工的产品有持续增长的动力。
相对而言,创世纪的产品虽多,但这也导致其业务繁杂,尤其是目前3C供应链相关产品处于行业存量时期,竞争激烈且创收能力较弱,导致2022年创收能力持续下降,毛利率不断下跌。秦川机床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其旗下机床主要是中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公司零部件与工具类相关产品也面临激烈的竞争,盈利能力较创世纪与海天精工有一定差距。
进一步分析企业毛利率与净利率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管理能力以及产品优势,海天精工的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一直呈现上升的态势,尤其是企业创收能力远高于创世纪与秦川机床。相对而言,由于规模优势,创世纪的销售毛利率略高于海天精工,但今年呈现不断下滑态势,且波动幅度较大,产品创收能力不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身优势外,海天精工背靠海天集团,享有集团先进技术经验以及业务支持,其旗下的海天金属主营压铸机业务,海天塑机主营注塑机,海天智联主营制造,海天驱动主营驱动业务。这些分公司之间的业务合作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扩张,就压铸机业务为例,一台8800T压铸机平均需要20-25台龙门加工中心对后续产品进行切削以及精加工,2021年海天精工的龙门加工中心的平均售价为150万,代表海天金属生产一台8800T压铸机还能为海天精工带来3000万-4500万左右的营收,这充分体现出子公司之间的联动效应。
目前机床加工中心的价格已经趋于稳定,所以海天精工增收的方向在于增加订单以及降成本。2016年行业下行期海天精工便开始新厂房建设以及相关产品布局,导致其毛利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企业半年报来看,企业的产量和销量都有增加,但存货还有15.6亿元,同比增加了59.37%,说明企业的订单数量受到一定影响,但订单受到压缩的情况下仍保持营收增长,说明企业受到的影响不是特别严重,企业在手订单依旧比较充足,仍具备营收继续增长的潜力。
2022年上半年机床行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疫情加剧使得全国机床更新的进度放缓,但随着疫情政策的逐渐放开,机床周期性更新将会加速进行,市场需求也会进一步加速增长。
整体来看,海天精工是行业目前高端技术最为成熟的企业,是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的主力军。相对于创世纪以及秦川机床而言,海天精工的订单增量更加稳定,受到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更小。随着疫情的逐渐放开,机床行业进入更新换代,届时高端数控机床国产替代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速,企业的订单数量也将快速增长,目前公司已形成以大港精工、堰山精工、大连精工为主体的三大生产集群,产能充足,因此企业有望业绩再一次爆发。
目前来看海天精工的基本的产品包括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数控立式加工中心以及数控卧式加工中心,这三项业务占据公司95%左右的营业收入,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三大业务对海天精工进行估值分析。
就前文提到,龙门加工中心是海天精工的核心,也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产品,2021年销售量达到937台,同比增长40.69%,营业收入达到13.99亿元,同比增长51.94%。由于疫情的影响,该产品销售受到抑制,但考虑到龙门加工中心服务于航空航天等技术较高的领域,受到的影响较小,预计2022年该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达到18.19亿元。另外,根据目前疫情逐渐放开的趋势,机床行业会进入加速复苏的阶段,订单量也会持续扩大,因此本文预计2023年该产品营业收入能够再次上涨60%,达到29.10亿元。
立式加工中心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与模具,2021年销售量达到2713台,同比增长97.02%,营业收入达到6.24亿元,同比上涨86.25%。该产品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与创世纪等企业相比不具备过多优势。考虑到2022年行业整体景气度不如2021年,因此本文预计该业务产品营收增长40%,达到8.74亿元。同样地,随着疫情的放开,该产品订单量也会加速扩大,因此本文预计2023年该产品营业收入达到13.98亿元,同比上涨60%。
卧式加工中心主要为定制服务,产能提升有限,与客户高度相关,因此本文预计该业务有小幅小幅增长,2022年同比增长20%,达到5.27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40%,达到7.38亿元。
综合来看,本文预计公司2022/2023年营业收入为32.2亿元/50.46亿元,同比上涨17.95%/56.71%。随着公司的产能不断提高,规模效应带动产品成本下降,公司毛利率逐渐提高。2022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2.56亿元,同比上涨60.99%,考虑到公司营收涨幅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利润增长,因此本文预计公司2022/20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0%/80%,达到5.94/10.69亿元。
本文选取工业母机供应链极具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参数进行估值,分别为上游数控系统商科德数控,中游机床厂商创世纪,亚威股份,秦川机床,智能制造一体化方案解决商国盛智科。本文选取PE均值32.04,预测2023年海天精工的股价为65.14元,目标市值为340.05亿元。
作为未来智能制造的基础,工业母机的发展承接着国家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使命,是国产企业必须突破的技术,也是国产替代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是最大的机床消费国,掌握了相对成熟的中低端数字控制机床技术,但对于高端数控机床仍有大片空缺,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从而摆脱外资“卡脖子”的窘境。
海天精工是国内高端数控机床的先行者,掌握着较为先进的高质量加工中心,是实现进口替代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尽管2022年疫情影响以及地理政治学导致机床行业下行,但公司仍凭借着技术优势逆势上涨。随着疫情的逐渐放开,机床行业将快速进入周期性更迭,未来公司有望实现业绩爆发。